喜剧大师卓别林说过:“人生,近看是悲剧,远看是喜剧。 ”一个人活得如何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生活的态度。
今天推荐的这5本好书,都是积极心理学的经典著作,可以帮助我们改变消极思维,拥抱幸福人生。
1.马丁·塞利格曼《活出最乐观的自己》
“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候,悲观的人怪罪自己,乐观的人怪罪旁人或者环境。”
马丁·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之父,这本书是他的经典作品,主要讲了三方面的内容:
1.人们为什么会抑郁
2.乐观的人具有哪些优势
3.如何从悲观思维转变成乐观思维
塞利格曼讲的乐观,并不是给自己“打鸡血”,而是改变思考方式——事实无法改变,但思考方式我们可以选择。通过运用“ABCDE”模式,每个人就可以学会把悲观思维变成乐观思维的方法。
从这本书中,每个人都可以清楚地知道,哪些方面可以改变,哪些方面必须接受。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,集中在那些能够改变的特性上,这样得到的正反馈,才会让我们变成“习得性乐观”。
2.米哈里 《心流》
“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,达到忘我的程度,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。”
米哈里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,著名的“心流”理论就是他提出的。他追踪研究了600多个各行业的领军人物,发现他们能够把事业做到极致状态,不是靠智商、情商,或者家境,而是做这件事的时候,能够沉浸其中,物我两忘,酣畅淋漓,如痴如醉。
这种状态就是“心流”,处于“心流”状态时,人们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,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,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。我们在做一些自己非常喜欢,并且有一定挑战的事情时,经常会有这种体验,比如读书、演奏乐器、运动等等。
这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,告诉我们如何进入心流状态,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。
3.乔纳森·海特 《象与骑象人》
“除非你觉得悲惨,否则没有什么是悲惨的;同理,除非你知足常乐,否则没有什么事能让你快乐。”
乔纳森·海特是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,在这本书中,他把人的感性比作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,理性则是骑在象背上的人。这个比喻很好地解释了“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,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”这个问题——我们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,就像大象有时也不接受骑象人的指挥。
那我们如何才能了解并驯服心中那头大象呢?乔纳森融合心理学、哲学、宗教、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,给出了这个问题的方向,帮助我们在人际关系、心理层面与道德层次上都能获得成长。
4.芭芭拉《积极情绪的力量》
种下积极情绪的种子,你就会收获欣欣向荣。
芭芭拉被称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天才,她有个形象的比喻:“我们就像玉簪花,积极情绪就像阳光。”我们不是因为身体健康、生活圆满,才感受到积极情绪,而是由衷的积极情绪创造了健康与圆满。积极情绪不是结果,而是原因。
在书中,芭芭拉给出了很多积极心理学的前沿理论。比如积极情绪不是越多越好,最佳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配比为3:1。她用多年的研究证明,我们可以通过7种方法降低消极情绪、10种方法提升积极情绪。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实操指南,每个人都能借助积极情绪的力量,活出欣欣向荣的人生。
5.彭凯平《孩子的品格》
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引路者,而不应该是孩子的生活监工。
彭凯平是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,这本书是他写给中国父母的积极心理学。一直以来,人们更多关注智商和情商对孩子成长的影响,忽视了对人格特质和积极天性的培养。
近年来,很多研究表明,孩子生活幸福的关键在于“品格优势”。品格优势能让孩子感知幸福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激发终身学习的动力,面对挫折时,也会有更强的承受力。而积极教育正是点亮孩子品格优势的一盏明灯。
彭凯平教授在书中提出了7个核心要素,帮助培养孩子的品格优势,比如情绪力、抗逆力、自我效能感等。在《彭凯平教幸福心理课》中,彭老师将这些能力系统总结为ACE积极能力模型。